齐鲁映像
齐鲁映像
当前位置: 首页 > 齐鲁映像 > 正文

口述历史|我的抗战记忆:韩秉公回忆录
2025-09-19 17:20     (点击: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忆。

我们山东医学院的前身是华东白求恩医学院,是1952年与齐鲁大学医学院合并的一所医学类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许多老领导都是老革命,有红军、八路军、新四军。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首长、老战友都相继离世,我很怀念他们,感谢党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我是1945年3月1日参加革命,亲历日本帝国主义残酷蹂躏我们百姓,及人民与法西斯艰苦抗争的艰难岁月,在革命生涯中只是做了每个爱国志士应做的一点一滴,不值得一提。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让我想起许多往事,从十几岁的娃娃参加革命开始,直到从医学院离休至今,往事历历在目。

峄县战役

1942年1月,我兄韩炳琦18岁投笔从戎,参加八路军。当时由于日伪政权为了加强对百姓的统治,实行了强化治安连保连座,尤其对抗日家属实行严格监控。我父韩春芳和母亲王宗贤考虑再三,决定让我参加八路军。1945年3月1日我穿过了日伪据点,跑到大埠村解放区参加了八路军,当时年仅16岁,身体尚未发育,个子矮小。县大队领导安排我跟卫生员学习,参军5个月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是当地日伪军拒绝投降。1945 年 8 月16日,驻扎临沂的日军及临枣公路一带的日伪据点都逃跑到枣庄。9月8日到10日,我军发动了峄县战役及临沂战役。峄县战役在师长王麓水的指挥下,鲁南军区第八师及地方部队,于1945年9月7日夜向驻峄县日伪军龙希点、王砚田部队(两个旅)进攻,至8日凌晨,敌方1500余人全部被歼灭。我们地方武装是支援前线,负责后勤保障、运送弹药、转运伤员。完成峄县战役支前任务后,部队领导派我到峄县鲁南三中学习。

鲁南战役战地救护伤员

1946年暑假后,国民党发动了内战,鲁南形势紧张,峄县鲁南三中奉命于9月从峄县县城撤到双山县(现枣庄山亭区)黑峪村。随后张天雄校长率领藤县麓水中学也迁来。鲁专署决定将两校合并为滕峰联中。尽管局势十分紧张,联中仍然坚持上课。1947年国民党发动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鲁南解放区的峄县及枣庄失守,滕峰联中停办。时值鲁南军区卫生部卫生学校招生,我奉命到鲁南军区卫生部报到,后被派到驻白彦县水北村卫校第5期学习。1947年1月国党整编26师及第一快速纵队向鲁南解放区进犯。我军组织鲁南自卫战,鲁南军区卫生部组织卫校第4期、第5期部学员奔赴战场,进行战地救护伤员。鲁南战役从1947年1月2日至1月4日,时值雪雨泥泞,敌人的坦克汽车榴弹炮很难行动,敌人被我军在战斗中全部歼灭。第1阶段战役结束后,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的部队,又于9日开始了第2阶段作战。20日全歼枣庄之敌整编第51师,此战役我军歼灭国民党整编第26师、第51师4个旅及一个快速纵队共53,000多人。鲁南战役结束后学校党支部发展我为中共预备党员。(当时规定中农成分预备期为6个月)。第4期学员结业后,第5期学员中只有两名正式党员,党支部决定提前三个月将我转正为正式党员,我们第5期有了党小组。学员年龄小无法发展成新党员,后来有的学员年龄到了18岁,学习工作好的学员,成为培养发展对象,成为了以后发展的三名新党员。

为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伤员服务

经过临沂战役后,鲁南、鲁中、滨海三解放区连成一片。鲁南军区和鲁中军区于1948年6月合并为鲁中南军区,卫生部也合并,陆经轮任鲁中南军区卫生部长。1948年3月我在鲁南卫校结业,被分配到鲁中南军区卫生部直属第2所,所长王东,政委叶勃新,驻沂南县朱家里庄。医院住满了孟良崮战役光荣负伤的军人。我被任命为护士班第1班班长,为这些伤员服务。经过治疗,这批伤员大部分恢复健康,大部分伤员回归原部队,部分重伤员转院合并到3所继续治疗。我们直属2所迁至沂南县北南寨村休整,此时改为鲁中南卫生部直属2所。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开始之前,我所于8月向靠近济南方向转移至沂北县略砼村驻军,准备接收济南战役伤员。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开战,之后转送来了几百名伤员,我们为他们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1948年11月6日伟大的淮海战役开始之前,我所伤员大部分治愈归队,重伤员移交给兄弟医院。我们所于1948年10月初开始向南移防,行军到临沂汤头镇驻军,紧张准备迎接淮海战役伤员任务,此时我们人员编制为营级单位,但医护人员少。当1948 年 11 月 6 日至22日淮海战役第1阶段开始后,迎来了野战医院转运的伤员大约2000多人,我们全体人员日夜护理伤员,并请当地妇女会员帮助护理伤员。经过几个月的忙碌医护后,大部分伤员治愈出院归队,少数重伤员移送其他医院。

当时淮海战役在1948年11月6日至22日第一阶段天气还不太凉,伤员在转运途中被苍蝇叮入伤口,产仔生蛆,伤口内满是蛆虫。用麻药喷后换药也不解决问题,驻地的老房东知道后告诉我们,需用香油才能把蛆虫引出伤口,果真有效解决了伤员的痛苦,使伤口尽早愈合。淮海战役经过11月22日至12月15 日第二阶段,12月15日至1949年1月10日第三阶段,取得了伟大胜利,之后我荣获三等功。

1949年3月,我所完成了接受淮海战役任务后,部分重伤员移交给鲁中南军区卫生部第3所。我们第2所移驻临沭县大邵村及曹庄村,开始接受由江苏地区野战医院转来的大批伤员。野战医院腾空后准备渡江战役接受伤员。在曹庄,我被提升为看护长,这批伤员大部分治愈归队,重伤员入驻临沂朱陈镇的鲁中南军区卫生部第3所。我们2所于1949年5月移驻台儿庄,在台儿庄成立了华东鲁中南军区医院,此医院由我所和滨海军区卫生部2所联合组建,准备迎接运河水道转运来的伤员任务。紧张的一番准备后运来的伤员不多,完成治疗伤员任务后,我院又奉命移驻临沂朱庄桥、付庄附近村庄。

为归国志愿军伤病员服务

在临沂休整后,我院转移到兖州单家村、戴庄、马庄几个大村庄。华东鲁中南医院院部驻扎在兖州城内,时值全军准备解放台湾,突然朝鲜战争爆发,医学专家白备伍部长是医学战略家,他把山东军区部分医院组建成11个康复医院准备接收朝鲜战场转运来的伤病员,我院移驻阳阻宫里镇几个大村庄,改称山东第七医院,后又改建为山东医院管理局第二康复医院。接受大批朝鲜战场转运来的伤病员,这时我在院部医政科任统计干事,后因医生人少,伤员多,调我任助理军医,救治伤员。

考入山东大学医学院

 1952年我从华东鲁中南军医院调到济南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学习,经过一年的文化补习,参加了1953年的高考,考入山东大学医学院本科学习。经过5年大学校园生活于1958年毕业留校任教。1958年11月与同班女同学的对象,对调来到山东医学院卫生系任助教。

在卫生系任山东医学院卫生系举办的卫生师资班班主任,与耿华恩助教在《中华卫生学杂志》发表《小球藻净化生活污水效能的试验研究》一文。参编医学专修科讲义《卫生学》试验课。1959年冬全国发生水肿病,山东大面积出现,学校让我带部分毕业班学生去山东历城县防治水肿病,写了《山东省历城县许寺公社水肿病发病原因的调查报告》一文,秋季又和时任临床部书记杜景茹同志,带毕业班的同学去山东高唐县莘店公社防治水肿,并写《山东高唐县莘店公社营养不良性水肿病死亡状况调查报告》。因这2份报告与当时的大跃进狂热政治环境相悖,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但我仍然坚持实事求是,上书学校领导。同时,由于全国大面积的因营养不良性水肿死亡人数升高,深受省领导的重视,并派千佛山医院王洪奎院长去公社找到我,与我到聊城地区招待所向有关领导汇报。防治水肿病结束后,王哲院长要我在医学院小礼堂召开全院教职员工大会上宣读了这两篇学术报告,王哲院长并做了总结讲话。随后摘掉了我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帽子"。

院系调整调至济南市中心医院外科教研室工作

 1959年风调雨顺,粮食丰产不丰收,冬季开始食品供应紧张,山东多地发生水肿病,这个病的发生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环境中,水肿病病因非常神秘,各种讲法,如传染性、心脏性、肾脏性、神经性等。自此之后几乎全国人民都得了水肿病,最后还是营养不良造成的。经过大跃进,国民经济下滑,大学要进行院系调整。1962年山东医学院卫生系,我和另外4位老师从基础教研室调到临床教研室工作,我被分配到外科教研室做外科住院医师。经过几年勤奋工作,1964年我出席了济南市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我们外科党支部书记、麻醉科主任也是市先进工作者出席代表大会。山东医学院教授、济南中心医院教研室主任、济南中心医院外科主任刘福龄教授下放到济宁工作,教研室副主任蔡天禄讲师主持外科业务工作,党委决定让我兼任外科党支部书记、科政治指导员,我说不可以。曹荣升主任是中心医院党委委员、外科支部书记、麻醉科主任、主治医师,他对外科工作熟悉,更有利于外科工作的发展,请党委考虑最好不要变动。多日后政治部主任张永宁找我谈话,党委决定了就不能变,要我兼职,我服从党委决定,接受组织安排。1976年5月1日,根据山东省卫生厅的决定,由我院派出医护人员去上海第二医学院第九附属医院进修学习整形外科专业,委派我带队,由2位外科医生、1位麻醉医生、1位手术室护士,4人组成的医疗小组,参加卫生部委托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九附属医院张涤生教授举办的全国整复外科学习班第三期。经过一年的学习回来后,在山东省卫生厅医政处长李竹堂的支持下,决定筹备立项,争取财政拨款,在济南市中心医院成立山东省第一家整形外科。

整形外科大楼建成后,并于1983年12月24日启用,整形外科病房命名为外六病房。1985年9月1日医院决定整形外科脱离大外科,建制成立为一级科室,30张床位,任命我为科主任,周星亮为副主任,王振兰为病房护士长,徐万玲为手术室护士长。1987年7月1日新建整形美容外科门诊手术室启用。

整形外科开诊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先天畸形和后天畸形患者求诊治,导致床位紧张,需要加床预约登记入院,利用整形外科技术、各种组织移植、有蒂及游离各种皮瓣来修复各种畸形,为先天和后天畸形患者解除病痛。

我作为科室学科带头人,不仅在临床手术方面解除患者的痛苦,走在国家整复外科的前列,在科研方面也要做出一番事业,双头并进。开展《脂肪拍吸术﹣动物试验﹣临床应用研究》,研究抽脂吸头的制造、吸引器压力、手术步骤等技术。动物实验成功后用于临床,完成102例手术后,经北京、上海、本市专家教授鉴定,一致认为这项研究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开启国内脂肪抽吸技术。102例脂肪抽吸术报告发表在《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全国各大报刊、健康报、科技日报、人民日报等各省级报刊均发表消息。同时举办了全国14省市级以及香港60人参加的脂肪抽吸术学习班,扩大这项新技术的开展。作为第一人序列,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参编了张涤生院士主编的《美容外科学》。在中华医刊、大学学报发表论文40余篇,我是中华医学会首届中华整形外科学会常委,山东省医学会山东烧伤整形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发展整形外科,为解决先天和后天畸形病人就医难做了很大努力,我和科室同事一起创建的山东省第1个整形外科专业,所开展的工作起到了山东省领头羊的作用。直到1991年1月我离休,济南市中心医院整形外科的技术水平一直是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

今年我已是96周岁的高龄,如今健康体魄、精神矍铄,与学校领导、政府的关怀分不开。我时时刻刻感受到国家始终不忘老战士的功勋,以一系列优厚待遇给予老战士们最坚实的保障——从完善的医疗保障、定期的生活补助,到各类荣誉表彰与节日慰问,每一项政策都饱含着对英雄的尊崇,让老战士们在安享晚年时,切实感受到祖国的温暖与敬意。

山东大学的领导始终牵挂着校内老战士群体,一次次上门探望、一遍遍悉心问候,不仅为老战士们送去生活所需,还用心解决实际困难。这份跨越岁月的关心与厚爱,既是对英雄精神的传承,也让老战士们感受到了来自学校的温情与担当,再次感谢校领导对我的关心与厚爱!

已是首条
下一条:口述历史 | 徐松德:我的风雨人生路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