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映像
齐鲁映像
当前位置: 首页 > 齐鲁映像 > 正文

读大学要穿越封锁线
2020-08-02 21:16     (点击: )

时隔几十年,再忆那段南迁往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病的创始人和山东内科学首位博士生导师张茂宏教授对有些细节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那份经历,当时的那种感受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十六天,历经艰险走到杭州

1947年的中国,战乱,民不聊生,百姓颠沛流离。

由教会创办的齐鲁大学是私立学校,学费昂贵,张茂宏考取的是医学院,学制七年。对穷学生张茂宏来说,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念完大学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刚进大学的他一筹莫展。

在这个时候,学校注册处一位姓付的老师找到他说:“我看过你的入学成绩,很高,可以申请奖学金免除学费,你只要自理生活费就行了!”付老师的话无疑是雪中送炭,奖学金解了张茂宏的燃眉之急,终于可以读得起大学了!可转过头来,张茂宏又发愁了——吃饭怎么办?遇到花钱的事怎么办?……一切都是未知数,甚至躺在床上睡觉时,张茂宏都在不停地想着怎么办,然后沉沉睡去。梦里,他会梦见父亲,会梦见儿时的艰辛与快乐,会再次听到父亲的鼓励……一觉醒来,张茂宏重整信心,继续读书,然后又是一天。日子就在这种轮回中慢慢地前移。张茂宏也伴着同学好友的鼓励和帮助继续着学业,“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读一天也要把书读好!当时的张茂宏心里是这样想的。

但爆发的战争并没有放过宁静的校园。1947年,解放战争打到了济南。1948年,学校被迫搬迁,预科搬到杭州,本科搬到福州。

去杭州路途遥远,一般的行程是从济南坐飞机到青岛,再从青岛坐船去上海,然后再到杭州。但做飞机和船需要一笔钱,条件好的同学还可以承受,可穷学生张茂宏却拿不出这笔钱。怎么办?只有走着去,在大部分同学们坐上了飞机起程后,张茂宏和另外两个同学一起,开始了他们的行程,也遇上了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惊险。

出济南城首先要穿过封锁线。虽说拿着学校的学生证明,两边的关卡都不用怕,但是真正穿越封锁线的时候,才体会到让人毛骨悚然的惊险——两条封锁线之间是三里宽的无人地带,在这里,连一只鸟都没有,静得异常可怕,无论哪边的冷枪炮弹都可能打过来,死亡随时可能降临——令人窒息的恐惧!

张茂宏一行三人和另外六七个人合伙雇了一辆马车拉行李。马车夫边走边对他们交代:以前自己有好几辆马车都让国民党的飞机炸飞了,所以遇到飞机要马上离开马车,躲得远远的。起初他们都还当故事听,不过时隔不久,“故事”真的就发生了——不知什么时候,一架国民党的飞机开始围着马车一圈圈的低空盘旋,车夫赶紧跳下马车,并招呼车上的人向庄稼地里藏,让马拉着车自己在前面走。

张茂宏回忆道:“那时候大家躲在地里头都不敢抬,大气不敢喘,只听见飞机的轰鸣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就这样来回足足有十几分钟的时间才离开,十几分钟,仿佛像一个世纪一样漫长,太熬人了!”马车很幸运,没有被炸毁。张茂宏和同伴们躲过一劫,松一口气,继续战战兢兢地往前走。穿越封锁线后第十六天,张茂宏和另外两位同学走到了杭州,见到了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患难同窗,终生挚友

在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个人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同窗朋友对贫穷的张茂宏给予了巨大的帮助。时隔半个世纪,他回忆起同学们当时的帮助,每个人、每件事、每一笔资助都历历在目:“冬天冷啊,好友邵同学送了一床被子给我,他知道我没有钱,进城理发、洗澡都叫着我,然后抢着结账;一个家在上海的同学,在我们学校回迁经过上海时,把我领到他家中吃饭。临走时,他父亲塞给我十个“大头”(“袁大头”银圆);同学赵华盛,家境跟我差不多,看我实在吃不上饭了,一声不响把家当中唯一值钱的金戒指摘下来送给我,我知道,那可是他父亲让他万不得已保命用的……”

张茂宏靠着同学们的帮助,不仅生活有了一些保障,更重要的是精神上有很大的慰藉。艰难困苦中的友情最弥足珍贵,虽然后来朋友们都各自分散,疏于联系,但是彼此之间一直惦念,互相牵挂,深厚友谊亘古不变,千金不换。

重新回到济南的学校,张茂宏继续专心学习,因为成绩优异,学费全免,吃住靠拿奖学金支持,经济上没有了大的负担,维持生存已经不成问题。张茂宏开始埋头读书,在学习中吸取养分,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为他以后从医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福利部长

解放后,教会不再负责学校的事务了,政府方面还未能及时接管,学校暂时没了支撑,这对一般同学没有什么,专心学习就行。但对张茂宏来说,就意味着奖学金没有了,生计又成了问题。张茂宏开始半工半读,与同学一起为学校画挂图,获得报酬,像组织胚胎学挂图等,既能解决温饱问题,又能练习绘画,还能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可谓一举三得。张茂宏教授虽然是这么说,但乐观的背后透出的却是种种无奈与艰辛。

就这样过了不到一年,共产党的干部入驻学校,正式接管了齐鲁大学。也为困难学生带来了助学金——每人每月5元,但不发给个人,而是放在学校食堂,由负责人统一支配来安排困难学生一个月的饮食。这件事正好落在张茂宏的身上,从那以后,身为学生会福利部部长的张茂宏做起了“窝窝头食堂”(贫困生食堂)的负责人。

为了用这五块钱让大家吃好,张茂宏认真打理着食堂的大小事务,从买菜买米,到油盐酱醋,他都经营得很仔细,逢年过节还能让贫困生打打牙祭。现在老同学聚会说笑起来,都反映张茂宏把食堂弄得有声有色,大家伙都很满意。那个年月,日子虽苦,但大家在一起苦中作乐,精神上都很满足。

繁琐的食堂工作并没有影响张茂宏的学业,他一直坚信“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有出路”,七年的大学生活,张茂宏一直激励自己,在严格的淘汰制度下,从未马虎松懈过,不管遇上什么困难,他都不轻言放弃,始终坚持。工作后,医院人事处的同事做他的政审工作,都觉得很不可思议——一个如此贫穷的学生怎么可能读完七年圆满毕业?而张茂宏凭借顽强的毅力和老师同学的帮助做到了,大学生活的种种经历成为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上一条:从无到有的放射科
下一条:医学院的“一流”生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