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杏林风范 >> 正文
杨仁中与中国人工喉
2014-09-13 10:48 《山大第一》 宣传部 新闻中心  《山大第一》 宣传部 新闻中心   (点击量:)

  杨仁中,1933年生,山东济宁人,语音康复专家,中国人工喉创造者,我国著名的语音康复医学开拓者之一。1957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他发明的人工喉等系列语音康复设施,使失去发音能力的3000余例国内外“半路哑人”重新开口讲话,先后接待100多个国家、地区的访问学者,至今仍被赞誉为“历史久、方法多、效果好、形成系列、技术先进”。1959年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被选为全国和山东省医药卫生先进工作者,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86年晋升为研究员,历任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省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全国劳模津贴。

  1958年,杨仁中、王有祥等研制成功国内第一个语音康复器械——中国人工喉(第一型烟斗式)。第一批病员、喉癌全喉切除的王德胜装用后恢复了讲话能力,激动地高呼“毛主席万岁”。同年,中国第一个语音康复基地——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国人工喉”科研组成立。

  第一型中国人工喉的特点是单页发音器,其前身是自造的符合生理功能、具有特殊进路的“耳语音器”。

1959年,他们研制出第二型中国人工喉,改进为双页固定发音器,降低发音频率,说话清晰度增强。当年7月6日新华通讯社向国内外作了报道。

1963年,在张店山东新华医疗器材厂和青岛橡胶厂的大力支持下研制出第三型中国人工喉,其创新与发展是改进为双页可调式发音器、特殊发音膜,工艺水平提高,批量生产。

  1964年4月,山东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对中国人工喉进行了鉴定,结论为国内首创。杨仁中、王有祥研制的中国人工喉(第三型)荣获国家新产品三等奖。同年经改进结构研制成第四型中国人工喉,后又经改进气流进路研制成第五型中国人工喉。

1965年,在双页可调发音器基础上改进为卧式结构,更便于应用,研制成第六型中国人工喉。经国家卫生部组织全国专家鉴定为一项“新的耳鼻喉科创造发明”。

  1966年,采用白银和软塑料制造,改进为微型,使发音器得以进入口内,并初步调动鼻部功能,发音更为清晰,此谓第七型。

  1971年,在济南塑料一厂、济南橡胶厂、山东化工厂等兄弟单位大力支持配合下进一步创新:以高分子材料为主体,装配便于呼吸的系统,解决了调动鼻部功能问题,可闻到香味,称为8?5型,已发展到5个类型,供不同病人选用适合者,批量生产2000余套,在国内外推广应用。

1972年2月,改进新型发音器,研制成第九型中国人工喉;1980年2月改进新型发音膜,研制成第十型;1981年4月,改用新材料并进一步微型化,研制出第十一型中国人工喉。

除了中国人工喉以外,杨仁中等还有五项成果为全国第一:食管发音训练法;喉——气管狭窄自调扩张器;胃代食管发音法;中国新型电子人工喉;电子助讲器。

  杨仁中和他创立的全国第一个语音康复基地,在2000年以前用前述六种方法为国内外3000多名无喉患者恢复了说话能力。

1990年,该语音康复基地的6项系列医学工程参加了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展览会,被标明具有“历史久,方法多,效果好,填补空白,形成系列,科技领先”等特点,先后两次为中央首长专门展示,李鹏总理及国家教委李铁映等中央首长亲自听讲解、看录像、检视展品,予以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

  1994年2月至3月,中央电视台一、二、三、四频道多次播放了《东方时空》专题报道“东方之子——杨仁中教授专访”。1999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馆派专人到该语音康复基地实地考察,取回了样品和资料,决定《中国人工喉》及其康复系列为常设展品,是国家对杨仁中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取得一系列成果的肯定。

  1999~2000年,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在省城济南党史陈列馆举办《辉煌50年——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山东地方史大型图片展》上展出了杨仁中及其语音康复系列成果。2005年,该成果的资料入选联合国第59届世界卫生大会,并入选国家卫生部编纂的《中国特色医疗大典》,被国家视听博物馆永久收藏。

上一条:视频:登州文会馆——中国现代第一所大学
下一条: 山大校友在美发现齐鲁大学及登州文会馆珍贵史料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44号 邮编:250012  联系电话:0531-88363911    传真:0531-88382107     投稿须知 投稿信箱:yxbzgc@sdu.edu.cn

网站管理登陆